Search


【青春名人堂】姚尚德/給莎麗

2016-09-03 聯合報 今日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青春名人堂】姚尚德/給莎麗

2016-09-03 聯合報 今日登場/姚尚德

莎麗以家庭看護工的身分於2008年來到姚家,一待六年。六年,也是我年邁的雙親身體衰弱最顯著的時期。莎麗以她嬌小瘦弱的身軀,擔起了姚家四個子女未能全盡的照料之責,在三層樓的住宅裡忙碌穿梭,撐著體重近百不良於行的父親和個性嚴謹刁鑽的母親,走過他們人生最後的幾年。

莎麗來自於印尼南部的一個小村落,來姚家時三十三歲,離開時已近四十。母親在世時,常拿莎麗與我年紀相仿的事實說嘴,說人家三十幾歲已經是一個孩子的媽,賺錢存了就往印尼家裡匯過去,而我連每個月孝敬雙親的錢都拿不出來。

母親碎念時,已經對我們的關係再熟悉不過的莎麗總是竊笑,那個笑,是她情緒反應的最大值了。不知道是個性使然,還是被家庭看護的工作訓練得任勞任怨,莎麗臉上除了經常掛著的淡淡笑容,以及過度操勞時難免的蹙眉外,看不出太多的情緒反應。她鮮少提及自己的事;事實上,在姚家那幾年,放了假,她也鮮少外出與友聚會或做其他消遣。莎麗的房間擺設因陋就簡,有段時間,父親睡覺呼吸困難,她更直接搬了張折疊床在父親床邊,希望能及時照護。雖然契約有工作時數的規定,但工作似乎就是她唯一的生活。

然而,一個嬌小的女子到底如何具備了強大的力量與韌性,可以為了讓自己的家人過上好日子,而隻身留在異鄉打拚?尤其老人的照護工作其實是極度消磨心神體力的。有次,莎麗上市場買菜,因為中風而躺臥沙發的母親不顧叮囑,強行起身到廚房拿東西,一個重心不穩,整個人向後癱倒,後腦撞擊到低處的水槽,待莎麗返家,才發現她口中的「阿嬤」倒臥在血泊中。當時家中只剩下患有輕微老年癡呆症的父親,坐在客廳椅子上不明狀況地咿呀低呼著,要不是剛好從南部上來拜訪母親的舅舅按門鈴,莎麗一個人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與處理。儘管事後哥哥姊姊安慰莎麗無須自責,那件事還是讓她過意不去,從此更是為「阿公」、「阿嬤」的安危勞心勞神。

2012年母親因為癌症過世,莎麗幾乎情緒崩潰,她的眼淚沒有比我們落得少。那張向來沉靜的臉龐出現了極度的哀傷。那一刻,我看見了這個來自異國的女子為這個家投進了多少的感情與關懷。那陣子,除了幫忙操辦母親後事,照料父親生活的工作也變得更加繁重,但是對於剛失去愛妻的父親,她總能細心體貼地以輕拍父親肩頭的方式給予安慰。一年之後,父親以九十四歲的高齡在睡夢中過世,莎麗是第一個發現的。我們總覺得,父母親在世的最後幾年有莎麗陪伴,是極幸福的事。哥哥姊姊對於莎麗的付出一直感念在心,在她必須依照規定轉往其他家庭後,也像對待家人般地保持聯絡,家庭聚會也少不了她。

我跟莎麗之間不常聊天,但記得有次我問她,妳難道不想回家嗎?莎麗淡然一笑,「想啊,可是之前寄回去要給老公開店的錢,都被他花掉了。」莎麗沒有繼續說下去,我也沒追問,她起身將剛吃完飯的空碗收回廚房,那個背影,只教人心疼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孩子,12歲時,你的那聲求救,20年後,終於被自己聽見。 一篇最難寫的自傳,一場最赤裸的獨白。 小丑不流淚 / 作者: 姚尚德 / 遠流出版社 http://www.books.com.tw/products/0010679855
View all posts